本文有690个文字,大小约为3KB,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平时看到的紫砂壶壶身颗粒有大有小,不少壶友便会去研究它,就因为大家有这样的好奇心,下面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紫砂颗粒特征对成品壶的影响。 紫砂泥料的粗细有一个专业的名称叫做目数,目数越高就代表泥料越细,反之则越粗。 紫砂壶在制作的过程中,坯料颗
平时看到的紫砂壶壶身颗粒有大有小,不少壶友便会去研究它,就因为大家有这样的好奇心,下面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紫砂颗粒特征对成品壶的影响。
紫砂泥料的粗细有一个专业的名称叫做目数,目数越高就代表泥料越细,反之则越粗。 紫砂壶在制作的过程中,坯料颗粒大小根据品种而定,常用的是16目(目为直径单位,指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如有特殊要求,应该还可以增加其他目数的。坯料颗粒越细,则可塑性提高,壶的机械强度增加;坯料颗粒粗,则可塑性降低,在烧制过程中不容易变形,稳定性提高,收缩率减小。
目前做壶的泥料常用的是40目和60目的,其他目数的泥,有人也会用来做壶,80、100目的泥料经常会被用来做泥绘,装饰壶用,16、24和32目的料,对工具的损伤大(有点像生活中的磨刀石),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走刀时,刀口一般不会划断砂粒,使得砂因外力的作用而从泥中脱落,我们称为“跳砂”。泥料的收缩大,砂的收缩小,在烧窑过程中,泥很容易把砂挤出来,也是跳砂的一种,在壶表刻字或画时,也会形成跳砂。这样几种情况,就造成了线条上有缺口,平面上有凹坑,也就是所谓的瑕疵。这种情况在壶口和壶盖的边缘经常会有的。
在烧成过程中,颗粒细,则收缩大,烧成温度降低,容易变形。烧成后壶表的金属光泽感强。而粗颗粒在烧成过程中,收缩小,烧成温度提高,不容易变形,成品率提高。目前,对于同一种泥料,我认为40目的泥料做壶,成品率最高,这也是我经常用40目的泥料的主要原因。紫砂的颗粒对壶的整体视觉效果影响也比较大,在泥料中加入熟颗粒(泥料素烧至600--800°,再磨成粉末,筛选出的所需要的颗粒),变形程度就更小,收缩小,成品率提高,在壶表形成梨皮效果(以前我在练制朱泥的介绍中提到过),有一定的观赏性,肌理效果明显加强。如果泥料中加入生颗粒(没经过素烧的),则收缩大,烧成后表面光滑,颗粒隐在表面,容易形成莹润感,手感佳,玉质感强烈。
紫砂泥的颗粒品种很多,有原矿中本来就有的,有人为添加的,每一种颗粒对烧成后壶的颜色效果反映不同,各有特色。颗粒烧成前是一种颜色,烧成后是另外一种颜色,和不同的泥料结合,色泽又各不相同。我们一般是紫泥中加紫泥素烧的砂,段泥中加段泥砂,朱泥中加朱泥砂等等。
因为紫砂颗料有这些特征,故在紫砂壶上的一些装饰手法便会运用到它的这些特殊,比如铺砂,就是在已成型的壶的表面嵌上其他泥料不同颜色的砂的颗粒,还有调砂手法的运用,加入砂颗粒可以提升朱泥等的成型率。紫砂颗粒也促使了紫砂壶有多种不同的视觉变化!
以上就是小强紫砂为您介绍有关「紫砂颗粒特征对成品壶的影响」紫砂颗粒特征对成品壶的影响有哪些的全部相关内容了,喜欢我们网站的可以继续关注其他的紫砂资讯。
为您推荐
紫砂壶大师和壶友的相关问答
【问】:紫砂壶当代的名家有谁啊
【答】:公认的大师还在世的有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徐汉堂,徐秀堂,鲍志强,谭泉海这些等等。当然,他们是不能跟顾景舟和蒋蓉比的了,如果他们两个还算是当代的话。
【问】:紫砂壶历代名家有哪些?
【答】:清代紫砂壶名家有: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惠孟臣、陈曼生等人,其中以清初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为著名。
【问】:为什么紫砂壶那么贵? 贵在哪里?
【答】:不一定,有些名家的精品收藏壶确实价格不菲(160000+很正常),一般的能喝茶的手工壶,泥料只要过得去就好.价格并不贵(500-1000就不错了),主要看楼主收藏紫砂的目的所在了.
【问】:为什么紫砂壶的价位相差这么多?
【答】:因为泥料、做法、手工艺好坏、做工复杂程度、艺人名气等等都是决定因素
【问】:新买的紫砂壶怎样使用?
【答】:简捷的处理方法: 1. 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静置5-10分钟。 2. 再次在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放入1小勺您将使用的茶叶置5-10分钟。倒去壶中水。 3. 现在您可以开始使用您的新茶壶了。
版权保护: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azzzyq.cn/zatan/zishhu-3422.html
来自【北京】壶友评论
非常符合现代审美的壶型, 很喜欢 壶身光滑细腻一看就是师傅亲制的 工艺着实精湛 技艺很到位 出水流畅 泥料也会是很细腻,对这类壶都是有特别的爱好,正好又是喜欢喜欢的壶型,这样一结合,真的是太美妙了,吸水性也不错,第一次入手就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