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705个文字,大小约为3KB,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古人习惯以物铭志,他们喜欢在日常所用器物上,刻上自己喜欢的诗词名句,或者标榜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表明自己的志向,也因此留下许多著名篇章,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周敦颐的《爱莲说》

古人习惯“以物铭志”,他们喜欢在日常所用器物上,刻上自己喜欢的诗词名句,或者标榜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表明自己的志向,也因此留下许多著名篇章,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都是如此。
图中是一件清代的紫砂壶,它较为独特。它不是我们常见紫砂壶那种敛口、鼓腹、滚圆的形状,而像一本书。只不过,比起书来,多了壶嘴、壶柄以及壶盖,只有它的壶身酷似一本书。壶身呈四方形,除了安装有壶嘴和壶柄的两边,其它两边各有图案,其中一面为《孙子兵法》,只见左上方有黄色篆字,书曰“孙子兵法”,稍下方有“计篇”两篆字,并有一排春秋战国时期的“王乘兵车图”,一幅“车辚辚,马萧萧”的出行图景,令人遥想那些征战杀伐的时代,君王率领百万雄兵出征在即的情形。整幅图就像是《孙子兵法》书籍的封面,活脱脱从古代典籍上“抠”下来一般。《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其中《计篇》也叫《始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也是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一篇,其首句“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将用兵当成最为重要的国家大事之一,因为它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老百姓的安危荣辱,至关重要。看来,制壶者深以为然,所以把它镌刻在壶上以此铭志。
在壶的另一面,是楷书的一首诗,为明代著名诗人,忝列明代著名诗人群体“后七子”的吴国伦所写《孔子河》。诗云:“孔子南游后,山川莫可名。问津千古事,环辙至今情。雨洗沙茸净,风吹石发轻。惟应楚孺子,下马濯尘缨。”诗中描述一个典故,即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小孩子项橐,被其难倒,又有俩隐士长沮、桀溺,为其所嘲笑,之后神情黯然,在当地一条河边休息。之后当地老百姓便叫该河为孔子河,诗中所言也是相关典故。
在壶的底部,有款识为“荆溪凌万兴制”,即为清中期宜兴制壶名家凌万兴所制。荆溪为清代的旧县名,因域内有荆溪而得名。在民国之时,并入宜兴。众所周知,宜兴是紫砂壶的渊源之地和中兴之地。看来,凌万兴正是宜兴当地人士,成为制壶名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该壶高14.5厘米,总长16.3厘米,宽7.9厘米。像这种书籍类型的四方形紫砂壶是不常见的,而其上制有《孙子兵法》和诗词的更不常见,因此也可以想见作者对《孙子兵法》以及吴国伦诗的偏爱,而孔子河,也算是对儒家宗师孔子的景仰之情,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由此可以看出,凌万兴可以称得上是文人型工匠,文化功底深厚,使得连其作品书卷气息都十分浓烈。

以上就是小强紫砂为您介绍有关「潘国良」紫砂壶上的《孙子兵法》的全部相关内容了,喜欢我们网站的可以继续关注其他的紫砂资讯。
为您推荐
紫砂壶大师和壶友的相关问答
【问】:紫砂壶历代名家有哪些?
【答】:清代紫砂壶名家有: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惠孟臣、陈曼生等人,其中以清初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为著名。
【问】:为什么紫砂壶的价位相差这么多?
【答】:因为泥料、做法、手工艺好坏、做工复杂程度、艺人名气等等都是决定因素
【问】:新买的紫砂壶怎样使用?
【答】:简捷的处理方法: 1. 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静置5-10分钟。 2. 再次在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放入1小勺您将使用的茶叶置5-10分钟。倒去壶中水。 3. 现在您可以开始使用您的新茶壶了。
【问】:紫砂壶当代的名家有谁啊
【答】:公认的大师还在世的有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徐汉堂,徐秀堂,鲍志强,谭泉海这些等等。当然,他们是不能跟顾景舟和蒋蓉比的了,如果他们两个还算是当代的话。
【问】:为什么紫砂壶那么贵? 贵在哪里?
【答】:不一定,有些名家的精品收藏壶确实价格不菲(160000+很正常),一般的能喝茶的手工壶,泥料只要过得去就好.价格并不贵(500-1000就不错了),主要看楼主收藏紫砂的目的所在了.
版权保护: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azzzyq.cn/zatan/zishhu-2669.html
来自【南京】壶友评论
壶不错,没有明显瑕疵,我还没开始泡茶,光装了水呢出水是还是非常好的。我试过水量,这个壶是有200ml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