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410个文字,大小约为2KB,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紫砂壶出水是好是差有一些传统的说法,在紫砂文化的经典著作中,不同的艺人对于茶壶出水的说法也有所不同,这里列出几条: 其一:徐秀棠先生谈:从茶壶中倾倒出来的茶水圆柱要光滑不散落,这种不散乱的圆柱越长越好。俗话七寸注水不泛花,就是说提起茶壶七寸

紫砂壶出水是好是差有一些传统的说法,在紫砂文化的经典著作中,不同的艺人对于茶壶出水的说法也有所不同,这里列出几条:
其一:徐秀棠先生谈:“从茶壶中倾倒出来的茶水‘圆柱’要光滑不散落,这种不散乱的‘圆柱’越长越好。俗话‘七寸注水不泛花’,就是说提起茶壶七寸高,往容器里注水不会四溅水珠,表明出水顺畅有力。反之,壶嘴水出时即散落迸溅则不可取。”(文见《中国紫砂》之109页)
其二:韩其楼先生认为:“壶的出水效果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中滴水不存者为佳。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也可比较,长者为佳。”(文见《紫砂壶全书》之174页)
其三:夏俊伟先生讲:“出水流畅不涎水,注水七寸不泛花,直泻杯底无声响,这与壶嘴壁厚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壶盖孔眼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见《中国紫砂茗壶珍赏》之《紫砂壶鉴赏常用术语》399页)
夏俊伟:《风雅》
研究传统,结合自己的实践,我以为砂壶出水涉及三个环节:一是设计环节。壶好的出水是紫砂壶基本功能的一个标准元素,好的出水不仅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爽”的愉悦心理感受,还有多种形态的美的欣赏。在传统制壶中不把砂壶的出水列为设计范畴,仅仅作为工艺、技艺问题。我在创作时,则把砂壶出水的畅通列为壶整体设计的一个主要元素予以考虑。
其二是壶嘴壁的厚薄、嘴内壁的处理、壶嘴口出水的设计,与壶体孔眼,壶盖气孔的大小、形态,三者作统一的思考与制作。
其三是对那“看不见的细节”,要以对壶友负责,对砂壶负责,尤其是对自己从艺形象负责的精神精益求精。

以上就是小强紫砂为您介绍有关「子冶石瓢壶」老艺人对壶嘴出水流畅标准的看法的全部相关内容了,喜欢我们网站的可以继续关注其他的紫砂资讯。
为您推荐
子冶石瓢壶:《信者鸡》生肖紫砂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紫砂壶大师和壶友的相关问答
【问】:新买的紫砂壶怎样使用?
【答】:简捷的处理方法: 1. 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静置5-10分钟。 2. 再次在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放入1小勺您将使用的茶叶置5-10分钟。倒去壶中水。 3. 现在您可以开始使用您的新茶壶了。
【问】:为什么紫砂壶那么贵? 贵在哪里?
【答】:不一定,有些名家的精品收藏壶确实价格不菲(160000+很正常),一般的能喝茶的手工壶,泥料只要过得去就好.价格并不贵(500-1000就不错了),主要看楼主收藏紫砂的目的所在了.
【问】:紫砂壶历代名家有哪些?
【答】:清代紫砂壶名家有: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惠孟臣、陈曼生等人,其中以清初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为著名。
【问】:为什么紫砂壶的价位相差这么多?
【答】:因为泥料、做法、手工艺好坏、做工复杂程度、艺人名气等等都是决定因素
【问】:紫砂壶当代的名家有谁啊
【答】:公认的大师还在世的有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徐汉堂,徐秀堂,鲍志强,谭泉海这些等等。当然,他们是不能跟顾景舟和蒋蓉比的了,如果他们两个还算是当代的话。
版权保护: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azzzyq.cn/zatan/zishhu-2624.html
来自【北京】壶友评论
非常符合现代审美的壶型, 很喜欢 壶身光滑细腻一看就是师傅亲制的 工艺着实精湛 技艺很到位 出水流畅 泥料也会是很细腻,对这类壶都是有特别的爱好,正好又是喜欢喜欢的壶型,这样一结合,真的是太美妙了,吸水性也不错,第一次入手就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