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601个文字,大小约为2KB,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工与匠,首先是巧夺天工的技,然后才是美轮美奂的艺。既是灵性与智慧的呼唤,亦是水滴石穿的苦功,不臻于极致,不敢称绝活儿。 每每看到薄胎壶,拿在手中,那一份如同朽木般的轻盈,总让人忽生奇想:泰山与鸿毛是可以互换的么? 认识薄胎,是在诗中。 潘菊芳

工与匠,首先是巧夺天工的技,然后才是美轮美奂的艺。既是灵性与智慧的呼唤,亦是水滴石穿的苦功,不臻于极致,不敢称“绝活儿”。
每每看到薄胎壶,拿在手中,那一份如同朽木般的轻盈,总让人忽生奇想:泰山与鸿毛是可以互换的么?
认识薄胎,是在诗中。
潘菊芳:《灵宝》
“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说的是薄似蝉翼、亮如玻璃的薄胎瓷。
这种以“质薄而腻,体薄而润”见称的专门工艺,原本是制瓷高技艺的表现,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因其轻灵剔透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紫砂的能工巧匠们当然不会错过借鉴毗邻艺术门类的机会,自明清起,“薄胎”被应用到紫砂制作中,虽传世作品不多,却开创性的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效果。
紫砂不像瓷器釉面光洁而透光,也不像玉器那般剔透,所以从外表看,薄胎壶与普通的壶并无区别,托在掌中,却是意外的轻,与“大巧若拙”“大象无形”的道家审美不谋而合。
举个例子,一把150毫升的薄胎紫砂小壶,仅重50克,几乎可以漂在水面上,因此,正宗的薄胎又叫做“水上漂”。
通俗的说法,薄胎指的是打泥片时打得比一般壶要薄,由于胎薄、成型难、对环境湿度要求严格、烧制时受热不匀而易烧裂等原因,薄胎壶作者的制壶功力,非功力深厚者不敢轻易染指。
典型的薄胎壶有掇球、仿古、竹段、南瓜,因方器的制作难度原本较大,薄胎则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罕有方器薄胎壶。
至于泥料,市面多见朱泥薄胎,因朱泥密度小,水分不易蒸发,施以薄胎有助于扬香,从审美上看,轻如蝉翼、娇如红颜的朱泥薄胎壶,端然立于茶席上,让人看得满心欢喜。
薄胎壶虽巧夺天工,但毕竟是一种实用的器皿,不能为“薄”而“薄”,甚至不敢让人用手去摸,生怕碰碎了壶。
这里涉及到的一点理念是,工艺美术不是刷杂耍,一味迎合市场而追求“刁钻奇巧”而忽略了实用性,是对工艺内涵的肤浅理解。
薄胎虽妙,然其珍贵也正是其脆弱之处,使用时一定要格外小心,避免磕碰,在冬天使用之前要先温壶,否则温差太大容易造成惊裂,这一点先天的“缺陷”虽然莫可奈何,但精巧的工艺已经足够使它拥有永恒的豁免权了。
手艺的高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薄胎壶,细匀之间,告诉人们什么叫以少胜多,上品则绝佳,下品亦不流俗。
中国古代的审美格调里,因了这分毫之技,增添了“玉纤盈盈”的一笔。

以上就是小强紫砂为您介绍有关「周菊英」薄,是追求极致,而非“奇淫巧技”的全部相关内容了,喜欢我们网站的可以继续关注其他的紫砂资讯。
为您推荐
周菊英:宜兴将对紫砂壶制定鉴定评估标准 评估委员会在宜兴成立
紫砂壶大师和壶友的相关问答
【问】:紫砂壶当代的名家有谁啊
【答】:公认的大师还在世的有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徐汉堂,徐秀堂,鲍志强,谭泉海这些等等。当然,他们是不能跟顾景舟和蒋蓉比的了,如果他们两个还算是当代的话。
【问】:为什么紫砂壶的价位相差这么多?
【答】:因为泥料、做法、手工艺好坏、做工复杂程度、艺人名气等等都是决定因素
【问】:新买的紫砂壶怎样使用?
【答】:简捷的处理方法: 1. 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静置5-10分钟。 2. 再次在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放入1小勺您将使用的茶叶置5-10分钟。倒去壶中水。 3. 现在您可以开始使用您的新茶壶了。
【问】:紫砂壶历代名家有哪些?
【答】:清代紫砂壶名家有: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惠孟臣、陈曼生等人,其中以清初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为著名。
【问】:为什么紫砂壶那么贵? 贵在哪里?
【答】:不一定,有些名家的精品收藏壶确实价格不菲(160000+很正常),一般的能喝茶的手工壶,泥料只要过得去就好.价格并不贵(500-1000就不错了),主要看楼主收藏紫砂的目的所在了.
版权保护: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azzzyq.cn/zatan/zishhu-2479.html
来自【杭州】壶友评论
非常不错,出水顺畅。其他我也不是很懂,就是喜欢而已。会回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