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989个文字,大小约为3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器型的格调,决定着紫砂作品的艺术语言。一件成功紫砂作品(砂壶)是充满着美的。《寿珍掇球》缀三个球体于一个中心上,从上往下看球体

历代文人的参与极大地提升紫砂文化的品味。明代董其昌是文人画的代表,他的画派理论上提出了“南北二宗”在他的理论引领下,紫砂文化也形成了“大气”和“秀逸”的两路风格,以后陈曼生、朱石梅、瞿子治、梅调鼎、吴大澂、吴昌硕与文人雅士都在紫砂壶上提诗出联、撰句,他们诗句、书法大都与茶水壶相切,形成了与紫壶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的文化效果,被时人以致后人拿为至宝。如陈曼生的《合斗壶》虽只容一勺水,但创作此意却需八斗才,整体看又可以理解为文人词客以壶沏茶,显出品茗者的八斗之才,引出活活的词源。瞿子治在壶上铭:“翡彩婵娟清风荡漾,置意壶中,影落壶上”。反映了,月白风清之夜,在竹林中会友品茗的幽雅场景。吴昌硕的一个刻句是:诵秋水篇,饮中冷泉,青山白云我周旋。他把茶客(或是自己)描述成诵着庄子《秋水篇》持壶品饮中冷泉,而在青山白云周旋的游侠仙人俨然有唐人李贺“遥望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同与豪迈超逸的风度。今现在,砂著名诗人学者又与紫砂文化联姻,对促进紫砂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找朴初先生曾提似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有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他把紫砂壶看成得真趣的艺术作品,空唱百千偈语,不及吃茶获得的禅意。书法家启功先生也曾提诗“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春茶比酒香”。把人们包括他自己淡泊名利的思想与平淡隽永的品茶时心境联系起来。实在是说得十分恰合。必须指出的是这些紫砂壶早被识宝者珍藏。
紫砂材质的美也是表现紫砂文化的要素。被称为“五色土”的紫砂原色泥料本身就反映着个别的艺术质感。如把烧成结晶度相近泥料拼配又产生许多种合成色泥料,同一种造型的壶用不同的颜色的泥料制作给人的感受就截然不同,由此生发出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无穷作品,同时制壶者的学问、胸怀、心态、资历、秉性、出生与与多种因素既体现自己的作品中,“书如其人”、“文如其人”、壶也如其人,总有一句人“格”决定着壶“格”。
紫砂发展到今天是陶都人代代相延,薪火相传的结果。每一代人都担负着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我辈也不例外。剖析近几年的紫砂行业的实际状况,真实“春夏秋冬出书,东南西北办展”。为了刻意炒作自己,有的大求名人效应,挂着大旗作虎皮。一定要玩壶者仰视自己。还有的对紫砂文化传统不甚了解,边挖空心思,改头换面,拼张接李,大搞所谓“创新”,你说“不好”他说“你不懂”,你说他“不美”他说“是怪是特色”。所有这些对质朴、纯厚、古雅的紫砂文化是一种亵渎,实不可取。我认为要发展前提是传承,在制壶的同时要通过“壶”这个物面中介与古人前贤,从创作源头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上交会中得心源。耐得住寂寞,敢于下苦工,把“传统”这个概念从实质上搞清楚,再去创作即符合传统紫砂文化,又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代表,否则就很难谈得上传承和发扬紫砂艺术文化,很难对得起前人和后代。

以上就是小强紫砂为您介绍有关「紫砂」 传承和发扬紫砂艺术文化的思考(二) 的全部相关内容了,喜欢我们网站的可以继续关注其他的紫砂资讯。
为您推荐
如何,判断,紫砂壶,做工,是否,精细,紫砂壶,中国文化,精粹:如何判断紫砂壶的做工是否精细?
紫砂壶,如何,进行,清洗,相信,大家,对于,紫砂壶,都不,陌:紫砂壶要如何进行清洗?
紫砂壶,为什么,茶水,清洗,发白,紫砂壶,具有,自身,独特性:紫砂壶为什么用茶水清洗后会发白?
紫砂壶,碎了,还能,磨成粉,重新,做吗,紫砂壶,因为,自身,:紫砂壶碎了还能磨成粉重新做吗?
紫砂壶大师和壶友的相关问答
【问】:新买的紫砂壶怎样使用?
【答】:简捷的处理方法: 1. 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静置5-10分钟。 2. 再次在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放入1小勺您将使用的茶叶置5-10分钟。倒去壶中水。 3. 现在您可以开始使用您的新茶壶了。
【问】:为什么紫砂壶那么贵? 贵在哪里?
【答】:不一定,有些名家的精品收藏壶确实价格不菲(160000+很正常),一般的能喝茶的手工壶,泥料只要过得去就好.价格并不贵(500-1000就不错了),主要看楼主收藏紫砂的目的所在了.
【问】:为什么紫砂壶的价位相差这么多?
【答】:因为泥料、做法、手工艺好坏、做工复杂程度、艺人名气等等都是决定因素
【问】:紫砂壶历代名家有哪些?
【答】:清代紫砂壶名家有: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惠孟臣、陈曼生等人,其中以清初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为著名。
【问】:紫砂壶当代的名家有谁啊
【答】:公认的大师还在世的有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徐汉堂,徐秀堂,鲍志强,谭泉海这些等等。当然,他们是不能跟顾景舟和蒋蓉比的了,如果他们两个还算是当代的话。
版权保护: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azzzyq.cn/zatan/zishhu-2036.html
来自【北京】壶友评论
非常符合现代审美的壶型, 很喜欢 壶身光滑细腻一看就是师傅亲制的 工艺着实精湛 技艺很到位 出水流畅 泥料也会是很细腻,对这类壶都是有特别的爱好,正好又是喜欢喜欢的壶型,这样一结合,真的是太美妙了,吸水性也不错,第一次入手就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