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紫砂商城今天要介绍的是看起来难以辨别的本山绿泥和芝麻段泥的区别介绍。 本山绿泥,产于黄龙山岩层和紫泥共生矿层中,古名“梨皮泥”,又被称为“龙筋”。矿源稀少,开采困难,成形困难,比较稀少和珍贵,烧成后一般呈现米黄色。本山绿泥和紫泥相拼制成
小强紫砂商城今天要介绍的是看起来难以辨别的本山绿泥和芝麻段泥的区别介绍。
本山绿泥,产于黄龙山岩层和紫泥共生矿层中,古名“梨皮泥”,又被称为“龙筋”。矿源稀少,开采困难,成形困难,比较稀少和珍贵,烧成后一般呈现米黄色。本山绿泥和紫泥相拼制成段泥,这种泥料烧制温度高,难度也高,芝麻段是段泥中的比较常见也比较优秀的一款泥料。
以本文中的两把壶为例,本山绿泥底色驳杂,其中的白色颗粒、黑色颗粒在米黄底色中呈现融为一体的趋势,黑色颗粒虽然居多,但是常被黄白色颗粒包围,所以并不是很突出。因此颗粒与颗粒之间层次感不是特别明显,并且总体上以米黄色为优势,好像是在各种颗粒的表面罩了一层米黄色的薄纱。影影绰绰,欲见还休,整体观感亮丽,色泽仿佛像流水一般覆盖在泥料表面。
而芝麻段呢,在层次上则恰恰相反。它的底色偏白,略微暗沉,其中的黑色颗粒或者是偏红色颗粒在其中非常突出显眼,这也是因为白色颗粒比较少的缘故。使得总体上底色和颗粒的层次感比较清晰,跟本山绿泥相比则像是在暗白色薄纱之上点缀的色点。而且从深色颗粒的密度上来看,芝麻段的黑色颗粒明显比本山绿泥中的颗粒密度要大,颜色要突出,层次分明,芝麻段中虽然也有白色颗粒,但是数量少、可见性低。整体芝麻段的颜色偏白,色调清冷,观感刚硬,不想本山绿泥那样温婉柔和、衷情脉脉。也因为褐色颗粒比较多而密集的缘故,芝麻段看起来不如本山绿泥那么亮丽,但霸气更胜。
从养出后的效果来看,两种泥料就有很明显的区别了、本山绿泥经过养护之后会泛出青光,米黄底色更为明显、柔和,温润如玉。而芝麻段呢,养出之后,其上的颗粒会变成暗红色,如果用普洱茶来养会更快更明显,长时间后泛出的是红光。而且本山绿泥在养之前之后手感都相当的光滑,而芝麻段则颗粒突出手感粗糙、颗粒感明显。
本山绿泥和芝麻段泥并没有好坏的区别,只是喜好一心而已。所以各位壶友真的没必要去判别好坏并加以追捧,只要看自己喜不喜欢就好。毕竟紫砂是一种艺术,艺术在人心。
紫砂壶大师和壶友的相关问答
【问】:现在制作紫砂壶的名家都有那些人?
【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蒋蓉 谭泉海 汪寅仙 徐秀棠 吕尧臣 徐汉棠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鲍志强 周桂珍 李昌鸿 何道洪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顾绍培 鲍仲梅 李守才 邱玉林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潘持平 张红华 曹亚麟 储立之 谢曼伦 吴震 毛国强 沈汉生 王石耕 范洪泉 徐
【问】:新买的紫砂壶怎样使用?
【答】:简捷的处理方法: 1. 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静置5-10分钟。 2. 再次在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放入1小勺您将使用的茶叶置5-10分钟。倒去壶中水。 3. 现在您可以开始使用您的新茶壶了。
【问】:紫砂壶的名家排名,紫砂壶名家排行榜?
【答】:当然是始祖龚春有名,其次是时大彬、邵大亨、陈鸣远、惠孟臣、杨彭年、杨凤年、俞国良、范大生这些人。建国以后当数紫砂界的七老: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其中又以顾景舟的艺术成就和名气比较大。 现代的则是:徐汉棠、徐秀
【问】:紫砂壶拍卖的价格究竟是多少
【答】:紫砂壶拍卖价格不等,有的拍的价格低,几千块钱;高的能拍到几千万元。主要看作者名气,作品被市场的接受程度。
【问】:小紫砂壶价格一般是多少
【答】:一般来讲,小紫砂壶的价格要略低于大品紫砂壶价格,因为用料上要少一些,不过泥料成本占比重并不多,所以也只会便宜一点点。普通正宗的小紫砂壶价格大概就是几百元。
来自【杭州】壶友评论
非常不错,出水顺畅。其他我也不是很懂,就是喜欢而已。会回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