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 宜兴不仅风景秀丽,更以生产陶器闻名,是历史悠久的陶都,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今日江苏境内的先祖们,便会“搏土为坯,据地位穴”,以火来烧制陶器了。 据《阳羡茗壶系》中记载: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紫砂壶的“创始者”金沙寺僧及书童供
紫砂壶
宜兴不仅风景秀丽,更以生产陶器闻名,是历史悠久的陶都,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今日江苏境内的先祖们,便会“搏土为坯,据地位穴”,以火来烧制陶器了。
据《阳羡茗壶系》中记载: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紫砂壶的“创始者”金沙寺僧及书童供春经常与制缸、翁者相处,从陶工那里学得制陶技术。他们精选制缸,翁原料中的“细土”,并进一步加以澄炼作为制壶泥料,在制作手法上先是手捏成胎,再用圆规整,然后加上壶嘴,壶柄,壶盖和壶钮等,制成茗壶,最后把坯件附在烧缸、翁的龙窑中焙烧而成。书中描述的制作过程,从侧面反映出明代中期紫砂器的制作,正逐渐从粗陶中分分离出来,尽管烧成还不曾独立,但紫砂器的选料与制作已开始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紫砂矿料以前主要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大类,团泥没有作为紫砂矿料的单独分类,仅有少量品种被应用,《阳羡茗壶系》中记载的“老泥”,就是指出产于山矿的泥团,另外,有少量类似绿泥的被作为绿泥类应用,类似紫泥的被作为紫泥类应用,其余大多数团泥品种一般被作为甲泥类混用。
紫泥类:
紫泥属泥质粉砂岩,目前仅产于丁蜀镇黄龙山矿区,一般产生于甲泥层的的中、上部位,质地比较均匀,以多种夹层的形式存在。矿层呈“薄层状”、“透镜状”等形态,泥层厚度一般在数十厘米到1米左右,有的仅数厘米,稳定性差。
底槽青
底槽青是紫泥类中比较纯正的品种,含矿量较少。因开采时通常处于紫泥底部位置,故称底槽青。根据泥层深浅,底槽青有老、嫩之分,根据开采矿区,泥层的区别。底槽青矿料的外观质地及烧后的胎质色泽效果等也不尽相同。
四号矿井紫泥
矿料外观呈紫褐色致密块状,质坚如石,含有一定量的白色云母碎片,与底槽青不同的矿料上除了有青绿色的豆斑状外,还带有一些浅绿色的条纹花斑状。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是略酥。制作时带有一定沙性,烧成后呈紫棕红色调,胎质中颗粒隐现,色泽纯正明润,外观效果十分丰富
天青泥
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较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腊白色质状(烧成后会形成白色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前人因这种矿料颜色与天青染色料相似,故习惯称为“天青泥”。
四号井绿泥
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致,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沙性,烧成后一般呈浅黄绿色,胎质细腻平整,色泽纯正光润。
赵庄嫩泥矿金黄朱泥
产于黄石岩层下不贴层,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浅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娇软易碎,表面有与下部青泥贴层的浅灰绿色状及少量亮黑色装,因泥色呈黄色微透红的金黄色调,故习惯称为“金黄朱泥”。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时较粘,制作时泥性较重。
四号矿井泥团
产于绿泥下部贴层,矿料外观呈绿色和紫泥融合共生状,略坚硬,表面有氧化作用等因素性形成的发黄,发黑现象,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比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的泥沙性,烧成后呈微暗浅黄色调,胎质细腻温润,颗粒质感较强,微微凸出的砂质状中呈现出点点紫红色颗粒,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上一篇:传炉传炉,情归意属,痴迷壶徒,矢志追逐。
紫砂壶大师和壶友的相关问答
【问】:紫砂壶拍卖的价格究竟是多少
【答】:紫砂壶拍卖价格不等,有的拍的价格低,几千块钱;高的能拍到几千万元。主要看作者名气,作品被市场的接受程度。
【问】:现在制作紫砂壶的名家都有那些人?
【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蒋蓉 谭泉海 汪寅仙 徐秀棠 吕尧臣 徐汉棠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鲍志强 周桂珍 李昌鸿 何道洪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顾绍培 鲍仲梅 李守才 邱玉林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潘持平 张红华 曹亚麟 储立之 谢曼伦 吴震 毛国强 沈汉生 王石耕 范洪泉 徐
【问】:新买的紫砂壶怎样使用?
【答】:简捷的处理方法: 1. 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静置5-10分钟。 2. 再次在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放入1小勺您将使用的茶叶置5-10分钟。倒去壶中水。 3. 现在您可以开始使用您的新茶壶了。
【问】:紫砂壶的名家排名,紫砂壶名家排行榜?
【答】:当然是始祖龚春有名,其次是时大彬、邵大亨、陈鸣远、惠孟臣、杨彭年、杨凤年、俞国良、范大生这些人。建国以后当数紫砂界的七老: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其中又以顾景舟的艺术成就和名气比较大。 现代的则是:徐汉棠、徐秀
【问】:小紫砂壶价格一般是多少
【答】:一般来讲,小紫砂壶的价格要略低于大品紫砂壶价格,因为用料上要少一些,不过泥料成本占比重并不多,所以也只会便宜一点点。普通正宗的小紫砂壶价格大概就是几百元。
来自【北京】壶友评论
非常符合现代审美的壶型, 很喜欢 壶身光滑细腻一看就是师傅亲制的 工艺着实精湛 技艺很到位 出水流畅 泥料也会是很细腻,对这类壶都是有特别的爱好,正好又是喜欢喜欢的壶型,这样一结合,真的是太美妙了,吸水性也不错,第一次入手就很满意。